第三百六十四章 早餐吃鸡蛋喝牛奶的学校-《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在门外的空地上,有名汉子正清理打谷机,把里面的部件拆出来保存起来。

    此时。

    村道上出现了一辆驴车。

    驴车上装了煤,只剩下了半车。

    现在不像以前了。

    以前买煤抠抠搜搜的,现在的人家买煤都是成百块数量的购买,所以卖煤的摊贩往往一个村也遇不到一个买家。

    但是当他遇到一个买家,他的车上的煤就会肉眼可见的少一角。

    很明显。

    这个村子的人家不缺煤,还没有到购买的时候。

    那卖煤的摊贩也知道,因为他的煤车经过的很快,没有在村里逗留,这片地区的煤是他在行商贩卖。

    哪个村子大概什么时候会需要,他的心里都有数。

    村子里很安静。

    直到挑着糖人摊子的小贩出现。

    突然间。

    孩子们就涌了出来,仿佛凭空出现的一样,小贩都还没来得及叫唤,仿佛鼻子很灵似的。

    有小孩心满意足的舔着糖人。

    有的小孩羡慕的流口水。

    有的小孩哇哇哭。

    不同的大人,有的舍得,有的不舍得,自然小孩子们也就有些失望,有些高兴。

    “收鸡毛鸡蛋喽。”

    “卖剪子喽。”

    这个时候大人们出现了。

    他们把自家的农产品卖给这些小贩,或者换粮票,或者换商品,针线剪刀之类的小物件。

    在密云的农村土地上,已经是很常见的景象。

    但其实并不常见。

    这在世界上的农村都是见不到的场景。

    唯独在中国古代的土地上,那些经济活跃的地区,例如江淮地区比较常见。

    总之。

    这代表了经济的活跃。

    而经济的活跃,需要生产力打底。

    这就是为什么只有中国。

    千年来中的每年,每片地方都有文字记载,各种知识和文化传播,无法海量的书籍数量等方式体现。

    正是生产力的体现。

    这是别的地区没有的。

    许多地区的历史是后世社会的人梳理建造出来的。

    唯独中国的历史,是先民的文字和实物留下。

    小贩把鸡蛋等农产品收购起来,最后拿到城里贩卖,有许多的地方在采购。

    例如密云工人子弟学校。

    密云的底蕴不如大兴。

    密云工人子弟学校的特学班很少,主要还是以小学为主,目前的学校里的学生,都是八九和十岁的孩子居多。

    今天早上。

    食堂为每个学生提供了鸡蛋。

    孩子们乖乖坐在饭桌旁,饭桌上一盆子鸡蛋,每人两颗,然后是装着牛奶的木桶。

    今天的早饭是牛奶和鸡蛋。

    密云和大兴不同。

    这里靠近草原,夏天已经过去,秋天来了,天气转凉,学校又开始供应牛奶。

    虽然不常见,但也不算稀奇。

    孩子们熟练的剥鸡蛋。

    “食物来之不易,你们要珍惜食物,不能浪费食物。”老师们教导着孩子们。

    什么叫重视军人。

    军人的待遇是天下一等。

    这叫做重视。

    什么叫重视孩子。

    学校孩子的伙食是天下一等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