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原本在一楼堆放满满的麦谷,被搬入了邻居家暂放。 “真没想到啊。” 酒桌上,几位老者喝着小酒闲聊。 第一席已经完了。 第二席开始。 不过没人叨扰这一桌,主家还专门让帮厨的乡亲们烧了两道菜送到这桌上。 这是乡间的德孝。 老人地位高。 “瓜娃子的孩子去矿上上班,他和婆娘在家种地,如今儿媳妇也有了。” “现在的人真幸福。” 一位后生受长辈的命令,为这桌老人送来新的一壶酒。 后生恭敬的把酒放在桌子上,正准备离开,被老人们叫住了。 “狗娃你在高……高学堂读书,懂得道理多,你来说说看。”老人不知道高年级。 几位老人你一言我一眼,对世道感到迷茫。 后生耐心听完后,笑着说道:“农业让人们吃饱肚子,但是无法让人富裕起来,因为人均田亩有限。” “在新的生产工具打破这个限制,以及人均土地大幅增加的情况下,靠田亩只能吃饱肚子。” “只有发展工业,让社会资源大大增加,人们才能富裕起来。” “正所谓书本中所言无农不稳,无工不富,无商不活。” 读书的娃。 自古在乡村就是高人一等的,与老人地位平等。 几名老人拉着后生坐下,还为后生倒了一杯酒,后生不敢辞,也就陪着喝了一口。 “这句话是何意?” 主桌上,吸引了一些人。 还有大人专门拉着自己小孩过来,督促道:“学学你哥,整天就知道玩。” 这份受人尊敬环境下。 后生如何会没有责任感呢,他有成为大人的自觉,有对自身督促的使命感。 “没有农业,百姓的生活就没有了基本保障,社会就要动荡无法稳定。” “没有工业,社会就没有发展,百姓生活水平就无法提高。” “没有商业活动,社会资源就得不到交流,百姓的生活难以持续。其中蕴含的深意是指,社会上离开哪个行业都不行。” 有人问道:“以前没有工业,日子不也是这么过的么。” 后生摇了摇头。 “没有工业,人们使用工具的成本就高,用不起工具,也买不起商品,所以才有一口锅传三代。” “只有工业发展起来了,工具和商品的价格才会越来越低。” “老黑叔家除了镰刀锄头这些农具,还买了耧车,打谷车,又修了这新房子,家中添置了许多家具。” “正是发展工业的功劳,工业让生产资源交流了起来,增加了百姓们的财富,降低了工具和商品的价格,改善了生活水平。” “在学校有句话,叫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,这是门很复杂的学科,不是三言两句可以说清楚的。” “老黑叔家有今日,正是因为老黑叔家加入了工业发展,七哥成为了工人,七哥的工钱,改善了家里的生活环境。” “这话说得,你老黑叔今年种地丰收,家里有多少粮食,够一家人吃好些年。” 听到有人反驳,后生没有继续辩解。 正如学校先生教的做人道理。 对于诚心请教的人,要认真讲道理;对于诚心挑刺的人,则要避开以节省时间。 十亩地的粮食产量,注定使人富裕不起来。 这些古代称之为富户的群体。 他们的生活水平在工业化成熟的社会中其实很低下,只是对比农业社会的人们才叫做富户而已。 这是生产效率导致的。 也是工厂淘汰传统工匠的原因。 生产效率。 不是“富户”们生产效率降低了,而是社会生产效率增加了,工业化带来的效益远大于农业。 那么在社会财富增长的过程中,这些仍然停留在原来水平的“富户”,他们的经济地位就会下滑。 就像某港还是那个港,经济水平还是那个高度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