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章 梵歌-《泰西哲学玄鸟集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虽然是猜测,但估计八九不离十。”萨哥拉说道,“在书里薄伽梵先生虽然给出了三种‘瑜伽’,也明确表示这三种瑜伽都是通往‘存在’的正路。但是,字里行间还是开示只有‘敬爱瑜伽’才是最殊胜的。巴门尼德通往存在之路走得应该是‘知识瑜伽’这条路,而你二哥走得应该是‘敬爱瑜伽’这条路。”

    “敬爱瑜伽,以信仰和仁爱证道?”苏格拉底说,“那这个信仰和‘神皇’还有‘天帝’有什么区别呢?”

    “问得好!”萨哥拉说道,“区别就在于一个是形而上的信仰,一个是形而下的信仰。形而上的信仰不求回报,不可思议,是神秘的,甚至大脑会觉得是荒谬的。而形而下的信仰,求福报,怕惩罚,哪怕是为了别人称赞,在根本意义上仍是功利的和奴隶的。”

    消化了很久,苏格拉底仿佛懂了很多,于是问道:“那这个形而上的信仰应该叫做什么?”

    萨哥拉认真说道:“这个在《梵歌》里叫做‘大梵’,泰西大陆北部语言应当译作‘天主’,而南部语言译作‘上帝’。在《九洲尔雅》这部书里,阿拉伯东部人称之为‘安拉’,殷地人民间称之为‘老天爷’……”

    “那这个‘天主’、‘上帝’和‘天帝’、‘神皇’这些词从词汇的角度上,好像没有什么本质区别。”苏格拉底质问道,“毕竟,人们用词时谁会管他说的是形而上,还是形而下呢?”

    萨哥拉沉默了,这次他沉默了很久。努丝带来的强大预感让他意识到,后世不断会有因为“上帝”定义问题而爆发战争——各式各样理由的战争!

    他掏出飞针扎破了两个手的中指,左手指天,右手指地,吟诵了一段经文:

    “若无我私之见兮,智非染污。

    纵其尽戮此人兮,非杀戮亦无所拘。

    天生之人本分兮,虽有缺憾而不可堕。

    凡有所作必有过缺兮,如烟之蔽火。

    苟非其人至道不凝兮,如是祷乎大梵。

    彼无上智之归宅兮,简言尔其知鉴。”

    与此同时,他转身做了两个难度非常大的手印。

    此时,活火在翻滚,努丝在燃烧,導在推动……

    此刻,人神相亲,天地相见!

    凝成了一句符合逻格丝的语言——

    存在是属于个体的,上帝是个体的上帝;若能共享的“上帝”,便只是“天帝”甚至“神皇”而已!

    ?        ?一流的文章来源于一流的读者!

    ?

    ????

    (本章完)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