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章 秋榜-《泰西哲学玄鸟集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苏鲁支,是教廷历史上最年轻的圣士,没有之一。年少志大,才大,识见亦大,然生性高傲,秋榜落选之后非常不服气。薄伽梵远赴天竺,一开始他只当是作秀。而当薄伽梵的学问已经是天竺顶尖水平,五印度皆重文墨,共尊薄伽梵为“墨乘天”之后,薄伽梵仍然在天竺苦修不辍。

    得到这个消息时,苏鲁支明白了薄伽梵的心。释然对自己的拥护者说道:“以往我一直认为我的贤能远在薄伽梵之上,今天我才明白一个道理——荐贤,贤于贤;禅让,福至善。”

    第二天清晨,大家没有再看到苏鲁支,也没人找到过他。据说他临走时,给圣女萨克蒂写了一封信。

    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。教廷的教务由圣女萨克蒂摄政了九年,而信中之内容也成了永远的秘密。

    据古堡的侍女讲,圣女偶尔打开这封信还会堕泪,偶尔也会神伤,但更多的是对着天竺的方向痴痴地入神。

    又一年后圣女病笃,薄伽梵从印度返回。在听到他的脚步焦急地从大厅逼近到她闺门之外时,她停止了心跳。

    当薄伽梵走到她身边时,只看到了她微微扬起的嘴角,和眼角的一抹热泪。

    薄伽梵强忍内心的悲痛,说了半句:“萨克蒂,你好……”,便已泣不成声。

    据边关的牧羊人说,就在圣女去世的第二十五个月,波斯的一个猎人朋友在一个海岛的深山密林中见过一次苏鲁支。他成立了一个教派,名叫“拜火教”。

    拜火教神秘且深沉的教义,不是一个猎人能够理解转达的。他告诉牧羊人印象最深的,便是苏鲁支念诵的一段话:

    “太阳啊,伟大如你!如果没有你所照耀的人们,你有何幸福所言呢。

    十年来,你向我的山洞这里升起。如果没有我的鹰和我的蛇,你也会对你的光明和行程感到厌倦吧。

    可是,我们每天早晨恭候你,沐浴领受你那充沛的光,并为此向你送上由衷的祝福。”

    “现在请大家,认真聆听教廷的宣告!”皇室代表主持发言道。

    薄伽梵走上台,深沉地开口了:“我,教廷第二十五任大祭司,深感德薄而位尊,大疫肆虐,秋榜组织活动悬置至今。近期再思教理,重履天职,抖擞精神,不避其咎。秋榜为教廷的根本,教廷是天下的良知。自从圣女苏莉丝献祭,圣士泰勒斯出走之后,上到世家,下到平民,竟然无一家族再愿意举荐成为圣女,这是理想的沦丧还是人性的复苏?”

    这句话说完,台下为之一动。薄伽梵不愧是薄伽梵,依然博大,谦虚,睿智,以天下为己任,厚责于己而宽容于人。

    一般来讲虽然说教育平等,但是明师难遇,因此王公贵族,往往礼遇明师而聘为家庭教师。圣女苏莉丝固然是天才,但是从小总督家中的明师团教养才是其真正的成才之道。

    以前只要获得圣士和圣女称号,不只是对本人德才的认可,也代表着家族的荣耀与社会的肯定。随着“心灵献祭”的成功,一方面人的精神为之一振,坚定了学可通天而德可格神的信念。另一方面也觉醒了人性——私人的非理性情感。

    能培养出圣女的家族都不缺饮食和财富,哪个不视自己的闺女如掌上明珠。人类哪朝哪代没有灾难,人类的幸福和自己女儿的幸福到底谁轻谁重?

    一个理性的人肯定明白公大于私。但是,这个世界上除了道心还有人心,除了公私还有远近。儿女在近而天下在远,况且牺牲儿女不一定就能天下太平。圣女已然献祭,大疫不是还没有结束吗?

    而且从教廷成立那天起,就有一条祖训:大祭司是不能结婚的。

    不管是第七任大祭司哈维亚的中兴教廷,改革教义;还是第十五任大祭司修唯奥变相上的无神论——神在万物之中,神即自然的理念;还是现任薄伽梵的以身为律,历任大祭司都共同保持了优良严格的独身传统。”

    据说在薄伽梵选为圣士之前,萨克蒂是芳心暗许的,还劝说过疼爱她的父亲去找媒人,鼓动其来向自己提亲。

    而萨克蒂努力学习,执意去参加圣女选拔也是为了在古堡时常见到他的情郎。毕竟在泰西大陆,教廷一直拥有真正的男人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