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早点打完早点消停。” 有些旗官抱怨道。 没人想要打仗,可打仗又是避免不了的,至少他们这些底层的人不太愿意打仗。 可他们也舍不得好日子。 为了自己的好日子打仗,他们只能随波逐流了,心里的抗拒要少些。 不久。 大宁成立新军一营,新军二营,新军三营。 每名职业士兵最低每年十八两银子的军饷,待遇从优。 报名的人有,但也不算太多。 毕竟谁都知道,这回可能要真的打仗了。 但是大宁的军户多,哪怕少,十个人中只有两个人报名,那也是两万了。 而三营只需要九千兵,仍然可以挑选合格的精兵。 大宁很大。 北平也很大。 宁王宫发生的事情,在北平有绝大部分人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,只有少部分人才清楚。 地方上的百姓们在田地里一如既往的劳作,不同的是各色新式农具使用在农田中。 原来的农具建造材料换成钢铁。 经过退火、酸洗等工艺的新材料钢铁的三孔犁头,重量和原来的犁头相仿。 在保持犁地深度的同时,却又增加了犁地面积,且没有让耕牛耗费更多的力气,极高的增加了土地生产效率。 随着铁道马车的淘汰,以及开平,大宁军户经济合作的发展,两地为北平提供了大量廉价的牲畜。 百姓人均耕地面积增加,收入也增加,提高了他们的消费能力,可以购买牲畜和机器。 三孔的新犁头,耕牛。 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寻常农户家中的常用工具。 得胜淀。 颜钝最初开垦百万亩新田的地区。 这里的百姓分田在二十亩以上,如果按照原来田亩的划分情况,这里家家都是“富户”。 也是北平当下人均耕地最多的地区,合计四万户的农户,满足了近百万人的口粮。 供销社的化肥,成为了畅销物资。 “今年的化肥价格保持不变。” 如此利好的消息,让百姓们笑的合不拢嘴,他们的收入高了,而化肥的价格却没有上涨。 如果有心人观察北平,可以发现北平有不少物资这些年来一直没有涨价。 焦炭、生铁、化肥、玻璃、水泥、木材、蜂窝煤…… 这些涉及能源和民生物资的产业,控制在中华重工手中的,基本上都没有涨价。 相反。 麻棉,布匹,丝绸,茶叶,家具,桌椅,瓷器,油伞,香料,茶器…… 这些民间商品的价格,这些年有各个不等的涨幅。 还有些商品竟然价格下跌。 各色的农具,包括新的农具,价格都越来越低,还有就是草纸,白纸,宣纸等纸张。 这些商品的价格竟然下降了。 特别是纸张。 廉价到有的人当做草纸都不心疼。 还有就是牲畜和肉类的价格下跌了,蔬菜也有部分下降,粮价保持了稳定。 …… 宗人府。 朱棣在书桌上写字。 在房间里,已经有了许多的大字,都是朱棣亲自写出来的,几名太监在旁边伺候。 房子里很安静。 朱棣心平气和,仿佛一切如常。 “撕拉。” 朱棣突然疯了。 桌面上未写完的字,被他抓起来撕成了碎片,洒落在地面上。 “燕王息怒。” 几名太监惶恐的说道。 燕王不理会他们,径直的离开。 几年前。 他们五兄弟还在这里喝酒。 大哥和二哥还在。 五弟最老实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