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自己是皇爷爷钦点的继承人,他们都应该臣服自己,为何这么不听话呢。 “圣人到底是怎么想的?不允许我们审问燕王,高勉之案和叶希贤之事件如何能问出真相。” 黄子澄不满的看向齐泰。 齐泰听到黄子澄的问话,本不想回答,可当皇太孙的视线扫过来,齐泰无奈的叹了口气。 皇太孙一系有许多朝臣,但近两年最受朱元璋信任,和陪伴朱元璋时间最长的官员,无疑是眼前的兵部左侍郎齐泰。 至于兵部尚书茹瑺,本应该是皇太孙一系的核心臣员,但因为朱允炆最信任黄子澄。 而黄子澄和茹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,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,导致茹瑺越来越少出现在文华殿。 “圣人维护国家纲常之心不可动摇,但燕王毕竟是圣人的血脉,而且燕王这些年来在北境的功绩也很出彩,且并没有其余违法犯忌之事,因此圣人爱子之心……” 对于如何对付朱棣,目前能做文章的只有高勉和叶希贤两人身上发生的事,其实还不是朱棣做的。 历史上,黄子澄他们想要找朱棣的罪证,可是审问了许多北平的将领都一无所获的。 朱棣是个被道德水平低估的帝王。 他唯一的污点就是造反上位。 他的功绩有许多的评价,其中的《永乐大典》,是《不列颠百科全书》在“百科全书”条目中,称中国明代类书《永乐大典》为“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”。 诸多的功绩不提,而文化是文明的表现,可见永乐盛世的文明之盛况。 清朝“盛世”的《四库全书》,同样也有很准确的评价,“清人撰修《四库全书》,而古书亡矣。” 总之,面对现在的朱棣,皇太孙一系颇有些无从下手。 和前些年的秦王不一样。 秦王有太多可以让他们攻击的地方。 …… 朱棣没有被限制出行。 但是他在北平是领导者,而在应天府虽然不是囚犯,实际上成为了“囚犯”。 在应天府百姓们口中的名声,朱棣已经臭不可闻。 不是应天府的百姓们无知,而是他们接收到的信息,都是朱棣的坏话。 那些地主阶级的口中,可不会有朱棣的好话。 他们忠于朝廷。 他们的阶层有更多的读书人,这些读书人不少会成为大明的官。 在许多官员中,也有部分官员没有污蔑朱棣,他们想要找出应天府新的道路。 练子宁在应天府办工厂一年了。 这一年里。 应天府出现了蜂窝煤,但也就是如此了。 可应天府的经济的确有发生了增长,而练子宁也更加的苦恼,江淮地区增长的却是那些商人的财富。 百姓们的脸上仍然没有北平工人脸上所展露出来的自信。 “咱看应天府的百姓还是很自信的嘛。” 朱棣笑呵呵的说道。 “听说有个海外极南的酋长,来京城朝贡,因为羡慕应天府的生活,竟然不愿意回去了。” 练子宁摇了摇头,“如果没有看到北平民间精神面貌之前,我倒是同意燕王的看法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