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五十九章 希望之城-《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就连酒楼制作的精美月饼都售卖一空,大厨们忙不过来,何况民间食铺的月饼。

    人们都在花钱。

    因为他们口袋里有钱,在喜庆的节日中,他们想要过个热闹的节日,一家人阖家欢乐。

    朱高炽要求的为了中秋节的盛宴,各工厂组织放假,除非无法停工的工厂。

    北平城是大杂烩。

    几十年来的移民,这里有各地的人,加上这几年各地来做生意的商人,可以说什么举动都有。

    原来的卫所是苦哈哈,现在的卫所富裕。

    军户们进城。

    整个北平在中秋节未到的时候,已经热闹成了一锅粥,什么样的杂技,什么样的戏曲,什么样的说书……

    北京城应有尽有。

    有卖酒的摊子,二三十余种的类型,已经超过了宋朝开封的集市。

    终于。

    中秋节到了。

    瓦片叠塔上,竹竿上,露台上.

    系着的各色灯笼,有扎成果品的,有扎成鸟兽形状的,有扎成鱼虫形状的……

    “庆贺中秋。”

    还有写着文字的。

    在城隍庙那些最热闹的地段,以及北平贸易中心这些大集市,街道上悬挂了一条条的绳子。

    无数盏灯笼挂在半空中,上面有各式各样的灯谜。

    老人,孩子,妇孺,中年人,年轻的男子,年轻的女子,和尚,道士,文人,军人,百姓,工人……

    人来人往,欢声笑语。

    那些熟部的草原人,朝鲜人,甚至几名来谈合作的日本人,他们目瞪口呆的看着北平的奢华。

    大唐遗留下来的文字记载,仿佛就在眼前浮现。

    “咚咚咚。”

    某处。

    剧院搭建的台子上,歌舞团进行表演,往台下望去,数不清,看不完的人头耸动。

    看到的几条街道上全都是人。

    视线的尽头也是人。

    “工农兵心最善,嘿,工业路上打先锋。”

    受朱高炽的影响,歌剧院一首一首的新歌制作了出来。

    这些歌是那么的鼓舞人心。

    人们听得热血沸腾。

    因为歌唱的是真实的,他们就是这么过来的。

    这是一座希望之城。

    每个人都有希望,就连那些前番抱怨工钱贵的小地主们,带着一家老小也在城市里笑的合不拢嘴。

    化肥可便宜了。

    他们并没有亏,只是挣得不如预期多。

    朱棣站在王宫城墙上,望着北平的欣欣繁荣,夜色下的明亮,犹如仙境般的美景,嘴角情不自禁的露出笑容。

    都说他宠溺长子。

    可他无法不溺爱啊。

    酒不醉人人自醉,朱棣微醺说道:“应当请画师画下了,让天下人看看,让后世看看。”

    (本章完)

      

    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