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三十七章 巨大的金山-《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因为宋晟已经回答了他。

    定远密比,犹汉沛丰。父兄偕来,有伟宋公。义旗所向,仗剑先驱。神武不杀,迎降欢呼。

    这位元末义军中成长的宋晟,正是大明边陲的定海神针。

    虽然知道与燕王联姻对自身权势的好处,可他不愿参与国内政治斗争,选择了中立。

    军人。

    守卫边陲。

    一辈子都是这么做的,且没有像蓝玉一样提拔私人,滥用亲信,干干净净的把边地交给了大明。

    朱元璋如何能不信任宋晟呢。

    乃至朱棣造反成功后,明知宋晟的儿子誓死抵抗自己,死在了自己大军,仍然信任和重用宋晟。

    最后宋晟病死在出塞治理河西牧地的途中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朱高炽还不知道陕西的事情。

    他现在盯着叶希贤。

    此人有些难缠。

    杀不得,赶不得,让朱高炽心烦。

    “要不要把那几名士兵……”

    朱高炽瞪起了眼睛。

    “藏起来。”金忠郁闷的说完,小王爷想到哪里去了。

    “早不藏晚不藏,偏偏这个时候藏起来,岂不是更告诉别人自己有鬼。”

    “此事让郑亨布置妥当,那几名士兵的口供要一致,不要被人诈出来才好。”

    杀官真不是这么好杀的。

    明末李成梁靠着把不听话的将领官员送去边疆害死,那是因为明末制度崩坏。

    人情大于法度,给了李成梁上下其手的机会。

    靠着这个手段,李成梁成为了辽东土皇帝。

    但现在是明初,谁跟你讲人情利益输送,嫌朱元璋的刀子不够快么。

    现在明初的官场风气良好。

    不是谁可以在地方上一手遮天的。

    “早知道当初就不该轻易动手。”朱高炽有点烦躁。

    杀了一个高勉,引来了一个更难缠的叶希贤。

    还是这些年顺风顺水习惯了。

    “杀了也就杀了,算不得什么事,那叶希贤就算把北平掘地三尺,他也得不到他想要的。”

    金忠倒是不以为然。

    “父王一直没有向我提此事,看来心中也是有些不满的。”

    朱高炽有些忧虑。

    今年,自己的步子委实有些大。

    许多动作甚至都不藏,光明正大的拿出来。

    叶希贤的到来和朱棣的不满,也算是给自己敲了个警钟,这是洪武二十九年,不是永乐年。

    北平呆着的叶希贤见卫所不配合,他也不是好相与的,亲自闯去了卫所。

    带人连夜去别人家中抓来审问,没人敢直接挡他。

    密云卫指挥使郑亨无奈,只能亲自作陪。

    也是监视。

    不让叶希贤对军士动刑。

    光靠审问能审出什么,何况过去了这么久,几名军士口供一致,让叶希贤得不到想要的回答。

    燕王父子在北平多年的发展,真不是叶希贤一个人可以撬动。

    “北平已经不是朝廷的北平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