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无论是朱棣造反的时候,还是朱棣登基皇位后,此人表现的都还不错。 首先没有对不起朝廷,他的二子为朝廷战死了,至于自己不亲自率兵为朝廷平叛,是因为朝廷下旨让他继续镇守甘州,朝廷不信任他。 其次朱棣登基后,宋晟没有趁势做大,而是谨守朝廷制度,没有任何逾越的地步。 最后,此人为大明边疆做出了重要贡献。 这个人的城府绝对不可小觑,不能单纯的当做武夫对待,甚至许多事此人看得通透。 但正因为看得通透,他做出了正确的选择。 对得起朝廷,更对得起天下,毕竟是老朱家的内战,宋晟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失分。 “关键还是看宋将军本人,如果他不拒绝,这件事就板上钉钉,所以还是要说服他。” 葛诚忍不住看了眼朱高炽。 辽东郭家,加上陕西行都司宋家,以北平、大宁、开平三地现下的形势。 还有天津水师,金州水师,金州卫新军,石匣营新军。 小王爷的野心显露无余。 葛诚很担心。 小王爷因为王爷的看顾,这些年顺风顺水,有些小觑天下人了,步子迈的越来越大。 如此下去是否是好事呢。 见说服不了小王爷,葛诚与金忠离去时,在王宫的石台上逗留。 “小王爷天资过人,连我也能理解王爷对小王爷的喜爱。” “你认为因为王爷太过喜爱小王爷,造就了小王爷如今的野心?” 金忠笑呵呵的看向葛诚。 金忠从一位白丁,到如今长史府右长史,与葛诚相比目前也只缺资历。 葛诚不说话,算是默认了金忠的话。 金忠收起笑容,抬头望向远处,突然伸出手到半空,指了一个圈。 金忠是对朱棣最忠心的人。 因为朱棣是金忠的伯乐,给了金忠常人不可及的机会,金忠也没有让朱棣失望,为王府做出了许多事情。 他和葛诚是不同的。 葛诚不但是锦衣卫出身,更有朝堂身份。 金忠沉重的说道:“小王爷不是天资过人,而是闻所未闻,这北平的天早就变了。” “京城的削藩之风越发的嚣张,王爷威望如今又是诸藩之首,两者的矛盾不可调和。” “偏偏小王爷又出身王府,他做得越好,朝廷那边压力越大,早就已经无法和解了。” “小王爷出身别家,甚至普通人家都不会如此,这是没得选的选择。” 削藩的言论,从朱元璋分封诸王那天就没断过。 因为中国的历史太长,记载的太详细。 哪怕是朱元璋也禁止不了。 不是他故意为朱允炆留的辅政大臣是坚定要削藩的人,而是大多数官员都认为要削藩。 朱元璋没得选,因为他觉得行的官员,都是要削藩的官员。 包括藩王们也知道朝廷会削藩。 只是削藩之策的具体不知道会怎么做。 常言七国之乱,八王之乱。 但是明初就藩的藩国有十八国,算上未就藩的藩国,高达二十四国,削藩的难度不比以往小。 摊牌的时候。 人们必定要做出选择。 就如燕王决定造反的那一刻,有人坚定反对,例如余逢辰这种,也有人坚定支持,例如金忠这种。 而在摊牌前,金忠已经做了选择。 葛诚被金忠突然“摊牌”的行动打了个措手不及,不知道如何应对,两人沉默了下来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