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二十九章 消失的敌人-《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也有人说西方是文明的,至于西方以前屠戮世界各地,是谁强大了都会这么做。

    然后又说新世界观。

    说现代文明不同了,强大者不该再屠戮征服土地,西方占领了别人大片的土地,取代了原来土地上的人口,垄断大量的资源,他们是文明的。

    至于任何战争背后都有他们的影子,则说是那些落后国家自个不行,没有西方国家的插手,这些落后国家会更野蛮。

    这叫做立场决定思维方向。

    有一批人。

    他们知道自己国家目前的弊端,深知要改变国家,但是也知道列强不值得信任。

    但是列强太强大了,他们在国家划分了势力范围。

    内忧外患中。

    靠着自身的奋斗精神,一边与国内和国外势力抗争,一边吸取别人的长处,为新中国的诞生打下了基础。

    这些人叫做先烈!

    不同立场的人,还有一批人成为走狗,国内旧势力的奴才,国外势力的洋腿子。

    无论是国内的奴才,还是国外的洋腿子,这批人被先烈打倒了。

    现在的北平。

    刚才的几位乡绅,他们的立场就不同,思维方式自然也不同,不是讲道理就能讲通的。

    道理从来不是讲出来的,而是人们需求什么,才会有什么样的道理诞生。

    那位加入工业化浪潮的乡绅,在工业中获得的利润,远远超过了土地获得的利润。

    所以他支持工业。

    另外一位坚守土地的乡绅,工业化不但没有让他得利,反而损害了他的利益。

    因此他痛恨工业。

    又或者说,虽然工业增加了利益,但是这个利益没有达到这位乡绅的预期。

    在回去的道路上。

    原按察使司司狱司司狱,现按察使司副佥事股姜言得,笑着向高勉说:“随着焦炭炼制厂规模增加,化肥的产量也越来越高。”

    “化肥的价格下降,而且田亩的产量增加了三成,其实乡绅们总体上利润比往年要高。”

    “既然如此,为何乡绅还不满呢,肯定是有弊端的。”高勉不以为然的说道。

    “因为增加了开支呀,本来可以挣更多的钱,结果因为人工上涨,一来一回抹平了化肥带来的增利,心中有怨言是常理。”

    高勉不信任姜言得。

    此人还有布政司的苏观,这批人早就投靠了王府,他们为王府说话,高勉没有意外。

    回到衙门后,高勉思考了三日,终于下定决心,写了一封长长的弹劾。

    这半年来,高勉走访了许多地方。

    北平的发展他看得见,但是立场不同,他的眼中,满是各种弊端,正如那反对工业的乡绅。

    姜言得认为这件事不值一提,高勉却认为值得重视。

    这份“沉重”的弹劾,高勉认真的交给了他的上官墨麟,按察使司副使。

    墨麟严肃的翻看了后,打量了高勉几眼。

    “你可想好了?”

    “属下已经想明白了。”

    墨麟叹了口气,挥退了高勉。

    回去家中的高勉,等着弹劾送交到朝廷,至于会引来多大的动静,高勉并不在乎。

    哪怕会引来王府的愤怒,高勉也没有在乎。

    他已经向应天府的同僚们写了书信,自己坚守心中大义的举动,等弹劾抵达应天府,想必很快就会传开。

    墨麟离开了一趟衙门。

    不久后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