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说的人多了,就深信不疑。” 下意识念了这句,中年人出神。 “想不到你有这个见识。” “不敢当,小子也是听一位买报的客人说的,不过是拾人牙慧。” 中年人点点头,转身进去了酒楼。 “先生慢走。” 少年郎等中年人进去酒楼后,然后去下一处卖报纸,从来没有想到过,自己靠着卖报纸原来能为生。 酒楼的雅间里不是别人,正是按察使司的张琏。 “我老早就看到了你出现在街头,怎么现在从上来。”最好的位置是靠栏杆的区域。 这里不但风景好,也适合说悄悄话。 “买了几份报纸。” 中年人把报纸放到桌面上。 “又多了个职业啊。” “什么?” “靠着写故事就能养活自己的职业。” 张琏不感兴趣,他急匆匆拉着中年人坐下,慎重的问道:“高兄,你可真想好了?” 中年人名叫高勉,是按察使司的佥事。 高勉平静的继续说:“商人不像商人,百姓不像百姓,军户不像军户。” “如此下去,朝廷制度已同虚设,对国家有大害。” “王臬台前车之鉴啊。” 张琏提醒道。 高勉闻言沉默了。 连按察使都灰溜溜的离开了北平,何况是自己。 良久。 “有所为而有所不为。” “敬佩!” 张琏双手抱拳。 高勉没有解释,张琏根本不理解自己。 …… 少年郎卖完了报纸,把今日报纸的本钱交给了报社。 其实可以明日来交的。 不过少年郎谨慎,害怕哪天不小心掉了钱,所以宁愿多走一趟路,只为了个保险。 然后把挣的钱包好放入怀中,高兴的出了城。 在北平城外有一片棚户区。 以往就有的,不过这些年规模越来越大,早就变得不知扩大了多少倍,大部分是外地来谋生的人。 少年郎把钱交给了母亲,得知父亲还在外头干活,就去了父亲干活的地方。 在一处团建房区,促进了无数的行业。 有块堆积了许多木料的工棚。 少年郎踩着厚厚一层的木屑,看到了身上盖满黄色木尘的父亲,正在刨光一块木板。 在远处的地方,已经有两个做好的木柜子。 少年郎没有说话,直接拿过铁锹,开始清理地面,用了小半个时辰才把已经无法落脚的木屑清理了出去。 木屑被收集了起来,每过几日会有人统一带走,每个月给二十文钱,这些木屑会被卖给百姓们,多用作生火的引子。 人的聪明无上限。 总能找到商机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