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秦王被弹劾的罪状中,其中一条就有对王妃苛刻的指责。 想到这里,朱棣忧心忡忡,返回王府后,专门交代了徐氏,他作为父亲,可不好插手。 “儿媳妇还是不错的,你儿子倒是做的不算好,你当母亲的,要管一管。” 朱棣瞅了眼徐氏,小声的说道。 徐氏莫名其妙。 “老大哪里做错了?我看老大很好啊,你在外面听到了什么。” 朱棣忍不住摸了摸下巴,诧异的看着徐氏。 是自己听错了吗? 当年徐氏对他的要求可不是这样的。 徐氏当着朱棣的面,夸着朱高炽道:“老大一点规矩都没有立,儿媳妇在世子府中,什么都是她说的算。” “只需要每日来王宫问安,天下间的儿媳妇,还有比我们家好当的吗。” 朱棣看着激动的徐氏,选择了闭嘴,郁闷的略过此事。 王宫外,北平城东。 练子宁手中也有份技术报,他的神情怪异,手中的技术报,来回看了整整三遍。 “以你的本事,什么内容不是看一遍就记住了。”工部的官员打趣的问道。 “我看的不是文字,而是燕王世子的德行啊。” “哦?怎么说?” 工部官员脸上露出了好奇,惊讶道:“你的确与人不同,同样的内容,能被你看出花来。” “北平能有今日的局面,燕王府世子果然非同寻常,绝对不是一般人。” 练子宁非常肯定。 他想过自己的行为被人全程盯着,也预料过王府的反应,但他预料错了。 燕王世子做出的回应,让他不得不佩服,论对百姓的胸襟,属实难得。 工部官员笑了笑,练子宁的结论不足为奇,原以为会有什么高见。 工部官员的目的是考察蒸汽机能不能在运河中发挥作用,他和练子宁不是一路人。 练子宁一行人的目的,终于被探清楚了。 很简单,蒸汽机的名声,传到了应天府,终于引起了朝廷的注意力。 如果蒸汽机的作用真如传闻中那么大,那么京杭大运河的部分河道,可以利用蒸汽机解决不少的问题。 可又不那么简单。 练子宁是皇太孙一系的人,他出现在北平,在北平的一言一行都让人无法忽视。 京杭大运河的问题,摆在了朱高炽的案台上。 看完这份文书,朱高炽久久无言,对他的触动很大,自己终归小瞧了先民。 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