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他初来真定,家里的事情顾不上,一门心思扑在卫所中,正是关键时期,不希望离开太久。 两人连忙笑着解释,“如果张千户抽不出时间,并不是一定要张千户去一趟。” 对不同的将领,他们二人的态度也不同。 张武属于根正苗红的那种,能交好就要交好,不能交好也不能轻易得罪。 “张千户这里是我们邀请的最后一站,所以时间很急,定在三日后,参与的时间,大概也是三日左右。” 张武听完后想了想。 真定府的首府,也就是后来河北的石家庄。 从真定府到密云,大概有不到八百里的路程,铁道马车长途运输时,大站会有储备的马匹用来更换,以保证马的健康和寿命。 受限于铁道环境,沿途站点的停靠,以及马匹储蓄量等因素。 现在的铁道马车速度,需要两个日夜,也就是说他还有一天的时间来安顿诸事。 张武同意了邀请,答应去密云,并提出留宿二人,二人谢过张武的好意,但是没有留下来。 两人也没用王府的堪合去驿站,而是用中华重工的名义,在真定站歇息。 他们二人需要明天一早乘坐铁道马车赶回北平,提交确认后的名单。 朱高炽带着人视察坐落于保定府的焦炭炼制五厂。 “炼制一百斤铁,只焦煤的需求要五十斤,不提北平各行对铁料需求的成倍递升,光三省铁道建设计划,用铁量高达七千万斤,也就是至少四千万斤的焦煤。” “算上整个市场的需求,以及对明年的计划准备,焦煤的年产量,要在今年达到三千万斤。” 王本越来越像一名掌柜,至于原来的技术,此人已经转变了道路,不再是纯粹的技术人员。 对王本提出的计划,朱高炽认为是合适的。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国,人口和面积,勉强等于一个山东加上北平,而且发展不是调控的,有很多不足之处。 那时候英国的煤炭产量在五千万斤以上。 而现在不光是北平,加上陕西和山西,以及和南方市场的合作,光一个铁道计划,和原本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有本质的区别。 大基建大工业,代表了大投入。 只有国家力量加入才能支撑起来,哪怕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英国环境,也是承担不起的。 “不光要满足焦炭的生产,焦炭炼制过程中的附属物,也要大力重视起来。” 朱高炽补充说道。 煤油煤黑等不提了,附属物氨水蒸馏后的化肥,同样是朱高炽看重的。 每炉三万斤煤炭,炼制出一万八千斤的焦煤,在生产过程中,每天可以得到七百二十斤的氨水。 五千万斤煤炼制成三千万斤焦炭的过程中,可以制造出数百万斤的氨水,对农业的作用不言而喻。 这也是朱高炽敢大踏步,推动大基建的重要底气来源之一。 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