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五十四章 应天府的刁难-《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如果历史没有变化,秦王就要死了,等秦王死了,控制权理所当然的回到中华重工手中。

    这才是朱高炽盯上陕西和山西的底气,只不过无法当众说明,实在是有些天方夜谭。

    安抚了中华重工的一帮人,然后则是长史府的人,关于开平扩卫的事情。

    一件事接一件事。

    一批人换一批人。

    这就是朱高炽每天的日常,并没有什么令人羡慕的地方,比如夜夜笙歌。

    葛诚自从上一回开诚布公,主动暴露自己的身份,随后很少来到朱高炽面前。

    两人都给了对方缓冲的时间。

    朱高炽写给朱棣的密信,朱棣回了,一切照旧,仍然重用葛诚,可见其城府。

    朱高炽没这个本事,脸色有些僵硬,笑的很假。

    倒是葛诚像个没事人一样,笑呵呵的说道:“圣人,王爷,小王爷,你们祖孙三代的做事风格,真的令人感慨。”

    “哦?”朱高炽露出好奇。

    他的记忆中,原主早年在应天府见过朱元璋,还和其他王爷嫡子一起受到过朱元璋的考校。

    不过多年来记忆已经不深,他也忘得七七八八。

    对朱元璋的印象,停留在不苟笑言,做事勤勉,很严肃的一名小老头。

    “圣人做事习惯严,诸事制定的严密,而王爷宽松有度,诸事以和为贵。”

    “而属下观小王爷,诸事则喜欢制定方向,由下面的人发挥,只有偏离了方向的时候,小王爷才会出头调整。”

    闻言,朱高炽笑了起来。

    如果葛诚不是锦衣卫,其实对此人的感情,朱高炽还是很深的,毕竟刚来到这个时代的时候,是此人帮了他。

    “诚叔对我很了解。”朱高炽点头说道。

    听到一声诚叔,葛诚面色复杂,眼神中露出伤感,看着小王爷成长到今日的地步,令他不得不心生感叹。

    也正是因为看到小王爷从无到有,把北平发展到如今的地步,也才促使了葛诚的投诚。

    自己日后是被冷落,还是高高挂起,葛诚不在乎,至于会更受重视,则没有抱期望。

    “古人有言,宽严并进,宽了就要严,严了就要松,是历来不变之道理。”

    “前元失于宽,皇爷爷吸取教训,所以对诸事严格,而我认为,严是必须的,但是在细物上,则不必如此。”

    元失于宽,不是人们理解的对百姓们宽容,反而是因为对政务上某些方面的不上心,让老百姓深受其苦。

    而朱元璋的严,更多的是对政务上的严,例如大名鼎鼎的空印案。

    朱高炽自己的管理之道,除了有借鉴古人,更有对后世事物发展道理的模仿,所感悟出来的经验。

    美国宽不宽?真不宽。

    哪怕是居住的地方,对邻里关系有很多规则,明面上的,暗中的等等,法律也做了许多的规定。

    但真这么严吗?自然也不是。

    同样。

    从计划经济失败,到改革后放开限制,商人们带起来的活力,令人震撼。

    放养了十几年的互联网企业,成长到了让美国要立法才能保持住自身竞争优势的地步。

    真的完全放养吗?当然也不是。

    互联网的基础建设等等,都脱离不了大环境,包括出现会引发经济危机的金融产品时,也会第一时间制止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