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二十二章 工业的道理-《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 book chapter list     第123章工业的道理

    在北平城外的铁道站,已经有了乘坐铁道的乘客,但是很稀少,一之中大多的时间段是没有饶。

    今显得有点特别。

    这座站的台阶上,竟然等候的有十几个人,其中一个左腿是木架的人,打了一个哈欠。

    “马管事,昨晚没有休息好?”

    “家里有点事。”

    马王宣振作了精神,语气沉稳的道。

    “你现在可是王爷身边的红人,家里的事,随手就可以解决。”人们恭维道。

    马王宣笑了笑,没有继续理会。

    很快,人们重新恢复了安静,在等待王爷。

    “来了。”

    人们迎了上去。

    根据王爷的安排,他们将会去密云,离北平将近两百里,不是一两的事。

    朱高炽见人都到齐了,直接下令出发。

    二轮马车比四轮马车有很多缺点,但事物具有双面性,二路马车更加的灵活。

    对道路的要求,比四轮马车要低。

    至于马车的减震技术,西方也还没有做出实质性的突破,而且自从古罗马灭亡后,西方的四轮马车在民间早就不流行了,主要是王室的象征。

    朱高炽感受着颠簸,乘坐的体验并不愉快。

    减震技术工厂倒是有,可北平通往密云的道路,修的并不坚固,毕竟立国不到三十年。

    不过西方工业革命后,减震技术是有所突破的。

    不光是减震技术,还有很多在原来传统技术上突破的新技术,都超过了中国。

    这个时期的西方人,内部竞争激烈,对技术是不封锁的。

    各国频繁出使中国,希望能恢复明中末时期的海上贸易,成为独占鳌头的国家。

    荷兰派出了三次,葡萄牙派出了一次。

    规模最大的,是英国的使团,在公历一七九三年出使大清。

    连发明才十年的热气球,都带到了中国。

    还有许多的其他礼物,包括四轮自动转向带弹簧和玻璃的轻便马车,装备有一百门主炮的“皇家君主号”风帆战舰模型,英国军队普遍使用的燧发枪等。

    这些都是西方引以为傲的新发明。

    这些事物,都被“盛世”的乾隆拒绝并禁止了。

    英国使团对清朝国内记下了大量的风俗人情的记载,包括绘画了不少的图画。

    使团的负责人,马戛尔尼在日记中写道:满清至少在过去的一百五十年没有发展和进步,甚至在后退,当我们每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,他们实际正在变成半野蛮人。

    这篇日记,流传后世,被选入教科书,成为了一道选择题。

    使团的结论。

    就现政权而言,有充足的证据表明,其高压手段完全驯服了这个民族,并按自己的模式塑造了这个民族的性格。

    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完全由朝廷的意识形态所左右,几乎完全处在朝廷的控制之下。

    这次使团带回英国的大量资料,英国议会认为中国已经是个愚昧的国家,不再是理想国。

    坐在二轮马车上,没有多余心思的朱高炽,闭着眼睛,上半身随着车厢晃动。

    “王爷,要不要再加层褥子?”马王宣关心道。

    贵人年少。

    路上辛苦,马王宣非常担心。

    朱高炽微微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劳心者治人,劳力者治于人。

    中华重工是一个集团,并且在逐渐改变北平的生产方式,虽然自己成立了许多的部门为自己分担。

    但在许多方面上,都需要他来引领。

    对于日后技术上的突破,朱高炽并没有怀疑,反而持有信心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