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零九章 锻造队伍-《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英国才多少人口?

    大明只要超过一倍,也就是一万万吨。

    北方多煤炭。

    从北往南运送。

    一万万吨煤在铁道上的运费,哪怕价格低廉到一吨只需一钱,那也是一千万两银子。

    在这只是其中一项而已。

    当大明的商品开始适应走铁道,利益之丰厚,可以成为国家的核心税收来源。

    朱高炽不光是要推动工业,还要逐渐扭转人心。

    既要改变老百姓们的生活方式,也要让管事们更加具有前瞻性,成为符合工业发展需要的人才。

    目前的铁道运输费用还降不下来,是因为还没有形成规模,随着工业发展的脚步。

    规模越大,铁道的运输成本会越低。

    有了巨大的利益,朱高炽才能继续发展铁道技术,开始采用铁枕等各种技术。

    各事都是相辅相成的。

    良乡位于房山和宛平之间,因此通了铁道。

    铁道刚刚诞生。

    除了煤场主开始试着使用,客户并不多,朱高炽当然要带头,正好都是他出没的几个地方。

    因此出行逐渐改为铁道。

    自己花钱乘坐。

    几名核心管理者,朱能,徐宁,高珍,高长芳等人,坐在王爷的专属车厢上。

    其余的管理者,坐着后面的一列车厢。

    “咱们的中华重工,规模越来越大,摊子也越来越大,但是总盈利却下降了。”

    蒸汽机的外柜掌柜高珍,闻言嘴角动了动,却忍住了没有话。

    铁道赔钱啊。

    焦炭炼制厂用工数大,利润却薄。

    但是他负责的蒸汽机厂,每个月都为工厂谈下了不少的单子,利润可不。

    每台蒸汽机的净利润,高达两百二十两到两百三十两之间。

    “利润下降只是暂时的,我们不同于别家,我们是行业的垄断者,没有竞争对手。”

    “以咱们在行业的地位,只追求短期的利益,才是得不偿失的手段,真正要做的是引领这个行业,促进这个行业的繁荣。”

    “咱知道很多人私下里对这种现状不满,甚至认为咱太过重视工人和百姓,投入了太多的利润。”

    不顾众饶面色,朱高炽平静的下去。

    “这些想法,明不少干部以厂为重,把厂当做了家,所以见到工厂利润下降所以才心急,没必要批评。”

    “但是要扭转这种风气。”

    “作坊的思维要排除,要打造出我们大工厂集团的风范,奠定正确的核心思想。”

    “咱们不只是工厂,更是燕王府的一个重要组成机构,不是衙门,却比衙门还要重要。”

    朱高炽第一次当众,定义了工厂的地位。

    不少人面色大喜。

    高珍再也没有了刚才的不满。

    他是蒸汽机工厂的外柜掌柜,带领的外柜,按照如今的进度,一年就为工厂谈下利润高达数十万两银子的人物。

    他缺的不是财富,缺的的社会的认可。

    在工厂里地位高,放到外面谁知道?

    就算人们看在他背后王爷的身份上,不会和他计较,可总归地位不高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