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陛下志存高远,一开始便着眼于天下整饬,因而新政频出,但长公子对此却有不同看法,这等意见相左之事,放在寻常人家,其实再正常不过,但扶苏公子是大秦长公子,这就不一样了。” “政不出多门!” “这是陛下革新的要点之一。” “若是长公子上位,必然会对陛下的政令,做出一番更改,这种情况,我们尚且看得出来,又何况陛下?” “陛下迟迟未立储君,恐就是担心此事。” “然十公子不一样。” “有何不同?”其他人问道。 华阜道: “你们以往远在地方,对朝中之事不明。” “你们或许会认为,秦落衡未曾接手过政事,也从来没有参与过政事议论,因而对他的行政能力大为质疑。” “但事实并非如此。” “外界或许不知,但我却是知一二。” “秦落衡没少参与政事讨论,只不过非是如我等一般,站在威严的宫殿中,面对着其他朝臣,他面对的只有陛下一人,秦落衡自出现在世人面前之后,陛下就频繁的去看他。” “期间没少跟秦落衡聊政事。” “你们认为秦落衡对朝政是一无所知,殊不知,秦落衡很多观点其实比我们理解的还深刻,就比如‘使黔首自实田’,诸位或许都听闻,我曾在朝上据理力争,然我之所以这么做,其实就因秦落衡。” “他曾在上朝前找过我。” “陈‘使黔首自实田’之利害,不然我华阜久居咸阳,又岂能看得其中黑幕?又岂能一针见血、直击要害?” “这其实非是我华阜之功。” “而是秦落衡之功。” “最终的结果你们也清楚了,朝廷选择了在三郡做新政试点,并没有直接选择推广到全境,这已足以说明了陛下态度,至少对于这个新田政,陛下是有不满的。” “而且......” “在议事之前,陛下曾问询过秦落衡,因而新田政最终走向,或许就有不少秦落衡的影响。” “这些姑且太远。” “诸位都听说过士人盛会。” “很多人只知道士人盛会是秦落衡操持的,但并不清楚,之所以能举行这次士人盛会,也全是因为秦落衡,其在博士学宫,直言百家当改变,也提出了很多切实想法。” “他的话引起了其他博士不满,被其他人告到了陛下那,从而有了那次的广开言路,而在士人盛会上,秦落衡言出不逊,因而他虽在盛会上大出风头,但也是遭到了陛下冷遇。” “平心而论。” “他受到的惩罚太轻了!” “所以未必不能看出是陛下的偏爱。” “秦落衡暂时的确没有处理政事的经验,但人不是生下来什么都会的,长公子当年也是跟着王绾老丞相学了一段时间,才能够得心应手的处理政事。” “我却是相信,给秦落衡机会,他同样能做到!” “诚然。” “秦落衡犯过不少错。” “但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?” “秦落衡跟长公子最大的区别就在此处。” “长公子错了之后,会认错,但很少去改,秦落衡是知错就改,而且为人谦逊有礼,处事大方,既有老秦人的朴实敦厚,也有为公子的机敏果敢。” “我始终相信一点。” “当年秦落衡为储君的不二人选。” “现在依旧是! !” “而且比当年更加令人信服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