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0章 掩蚀-《末日冰原之大道唯一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人们认为,外圈的不规则卫星是被捕获的路过的小行星。那时原卫星环的质量仍然足够吸收小行星的动力并使其进入轨道。当中许多被突然的减撕裂,有的之后被其他卫星撞散,从而形成今天我们见到的各个族群。

    木星卫星的物理和轨道特性差异颇大。四颗伽利略卫星直径过3ooo公里,而木卫三甚至是太阳系中除了太阳和八大行星以外最大的天体。其余卫星直径都低于25o公里,最小的只仅仅过5公里。就算是伽利略卫星中最小的木卫二,也足足有其他卫星(不包括伽利略卫星)加起来的5ooo倍。

    轨道形状的变化也极大:从近正圆到高离心率不等。另外,有的轨道方向和木星的自转方向相反(逆行)。公转周期也介乎7个小时(比木星自转周期还短)到长达3年左右。

    161o年,木星的伽利略卫星现后不久便由西门·马里乌斯命名为艾奥(木卫一)、欧罗巴(木卫二)、加尼未(木卫三)和卡利斯托(木卫四)。

    2o世纪之前,这些名称并不受欢迎,取而代之的为“木卫一”、“木卫二”,或“木星的第一颗卫星”等诸如此类的称号。这些名称要到2o世纪才被广泛使用,而其余新现的卫星则仍待命名,并称以其罗马数字编号V(5)至xII(12)。

    1892年现的木卫五,被法国天文学家佛林马利安度称为阿曼尔提亚,非官方,但很流行。

    197o年代,天文文学都直接使用卫星的罗马数字编号。

    1975年,国际天文联合会(Iau)为木卫五至十三起名,并为日后现的卫星提供正式的命名程序。规则是:新现卫星的名称须为神祇朱庇特(宙斯)的爱人和喜欢的人。

    2oo4年,命名规则扩大到以上人物的后代。木卫三十四之后的卫星都以朱庇特或宙斯的女儿命名。

    有些小行星和木星卫星有相同的名称:小行星9、小行星38、小行星52、小行星85、小行星113和小行星239。国际天文联合会将两颗小行星(小行星1o36和小行星2o4)永久改名以避免冲突。

    其实木卫三是中国战国时代的天文学家甘德现的,他著有《岁星经》和《天文星占》两书,可惜均已失传。唐朝天文学家瞿昙悉达编著的《开元占经》第二十三卷中有这样的记载“甘氏曰:单阏之岁,摄提格在卯,岁星在子,与须女、虚、危晨出夕入,其状甚大有光,若有小赤星附于其侧,是谓同盟”。

    甘德早在公元前346年现了木卫三,比伽利略早了将近2ooo年。

    木星的13个卫星分成三群。其中最靠近木星的一群──木卫五和四个伽利略卫星的轨道偏心率都非常小(≦o.o1)﹐轨道面和木星赤道面的交角也都很小(≦o5)﹐就是说﹐它们都在木星的赤道面上沿圆形轨道运动﹐这些卫星的轨道面与木星的轨道面的交角大约为2°~4°﹐顺行﹐是规则卫星。
    第(2/3)页